我的輔導記錄(九)
這位同事告訴我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是長期焦慮不安造成的,建議我不能強迫她說話,要先和她建立關係,可能一年後,她就肯說話,甚至可以主動告訴妳她不說話的真正原因。她又告訴我,某某男老師曾經帶過一個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,我喜出望外,跑去請教那位男老師,他告訴我那個學生後來會跟老師打招呼,聽說上了國中後也有比較好,我又向他請教他如何帶這個孩子,沒想到他只說:「我就隨他,不強迫他,否則他會更更閉鎖!」蛤!隨他!就這麼簡單嗎?難道沒有更積極一點的方法嗎?
我的輔導記錄(九)
這位同事告訴我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是長期焦慮不安造成的,建議我不能強迫她說話,要先和她建立關係,可能一年後,她就肯說話,甚至可以主動告訴妳她不說話的真正原因。她又告訴我,某某男老師曾經帶過一個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,我喜出望外,跑去請教那位男老師,他告訴我那個學生後來會跟老師打招呼,聽說上了國中後也有比較好,我又向他請教他如何帶這個孩子,沒想到他只說:「我就隨他,不強迫他,否則他會更更閉鎖!」蛤!隨他!就這麼簡單嗎?難道沒有更積極一點的方法嗎?
我的輔導記錄(八)
下課常常看到班上幾個比較溫順善良的女同學主動過去和她說話,只見同學有說有笑,她還是那張不苟言笑的臉,我私下問那幾個同學說:「老師剛剛看妳和她說得那麼開心,那她有和妳說話嗎?」我得到的答案都是「沒有!」,但接著我又看到她在要去專科教室上課時,似乎在等某些曾經主動和她說話的同學,同學們也有感覺,可見她內心是想交朋友的,漸漸的,即使她不說話,同學們也會去觀察她的需求,主動幫助她。但不時有學生私下來問我:「老師,她為什麼不說話?」「老師,她都不說話,不會爆炸嗎?」我回答他們:「老師也不知原因,但是你們還是要主動去和她說話,找她去玩!」雖然我不再強迫她說話,但我仍舊沒有死心,後來我想也許我去請教學校某一位輔導經驗豐富的同事,她會知道我這學生到底是什麼問題,沒想到我一說,同事馬上告訴我:「她是選擇性緘默症」,蛤!這是什麼?我怎麼連聽都沒聽過!
我的輔導記錄(七)
隔天,想起她昨天的反應,我決定先不要要求她說話,因為我怕做錯了害了她,但是我想即使她不說話,也不能放任她不管,因為一開始同學可能會因為好奇,去和她說話,體諒她是新同學,找她出去玩,但是日子一久呢?她現在把自已隱形了,漸漸的大家也會把她當隱形人看待的,這樣下去怎麼得了,當務之急還是要想辦法讓她能融入班上,多鼓勵班上同學主動去找她玩才行!於是開學頭兩週的綜合活動課,我都讓學生玩團體遊戲,第一次玩,全班已經笑得東倒西歪,她仍舊是那張呆滯的臉,好像她根本不在這裡,一直到有一個男同學被追到躲到掃具櫃裡,全班哈哈大笑,這時突然在她臉上閃過一絲笑容,我發現了,同時同學也發現了,班上最活潑的女同學像發現新大陸似的說:”老師,新同學笑了,新同學笑了!“,沒想到為了博君一笑,這麼困難!因為這個意外的發現,於是每隔一段時間,我就會讓全班玩,而且每一次玩,她的笑容就多一點,而同學都會很視相的避開要說話的遊戲去點她,但是不必開口的遊戲,他們會去試探她的參與意願,如果她不願意,大家就很有默契的讓她混過去,或自願代替她
我的輔導記錄(六)
和媽媽談過後,還是沒有找出她為什麼不說話的原因,我不死心,過了幾天,我用一堂課的時間單獨問她,這部份,後來回想起來,其實我做錯了,因為我當時不知她是選擇性緘默症的孩子,應該說我根本沒聽過這個名詞,她對於我問的問題,有時用點頭搖頭來回應,有時靜默不語,眼神閃爍,嘴巴微啟,似乎有很多說不出口的話,後來我拿一張白紙給她,但最後我也只問出一點:小三時,曾經有個男同學說她是啞巴,而她很在意!於是我突然問她:”那和妹妹的事有關嗎?“,當她聽到我提起妹妹時,似乎很驚訝,連忙搖頭表示無關,最後我鼓勵她要開口說話,她點點頭,我又要求她說”好“,她勉強從喉頭擠了一聲沙啞的“好”,隔天,一如之前幾天,她仍然沒有開口說話,表情呆滯,我想這樣下去怎麼行,想像自已如果都不說話是什麼情形,應該以後連聲音都不敢給同學聽到吧!那不是更不敢開口了嗎?午餐過後,一位女同學順手幫她登記了刷牙記錄,我趁機要求她向這位同學說聲謝謝,她一臉驚恐,臉色很難看,勉強動了動嘴脣,根本不像在說話,放學時,我送孩子們出校門,看到她想快速跑掉,我拉住她,要她跟我再見,她臉色很難看,低著頭,也是勉強動了動嘴脣,像逃難似的離開,看到她這種反應,我疑惑了,難道我做錯了嗎?
我的輔導記錄(五)
於是我趁媽媽來學校幫她添購制服時,向媽媽表示我想和她聊一聊孩子的問題,希望能找出她不說話的原因。我告訴媽媽最近她在學校的情形,同學問她,她不說話,而且面無表情,大家都覺得很奇怪,沒想到媽媽卻說她在家裡話很多,爸爸有時看她這樣很生氣,會說:「妳在學校像啞巴,在家裡話卻那麼多,吵死了!」而且根據媽媽的敘述可以知道,她回家會把學校的事告訴媽媽,可見她都有在聽,也會和家人分享,但她為什麼不說話?根據輔導記錄看來,可以確定她在五上都沒開口說話,而之前是有說話的,所以我問媽媽為何她會頻頻轉學,媽媽說二升三時純粹是搬家,而四升五那次是因為她三、四年級都是男老師,男老師都比較嚴厲,也比較不會去注意班上學生互動的一些細節,媽媽覺得當時班風不是很好,認為她不能再給男老師教,所以當編班確定五上又是男導師時,父母毅然決然的從台中搬到竹北來,雖然當時就搬到現在的家,卻大老遠的去上車程20、30分外的學校(附近有親戚,但這部份我有點不解),所以那段時間她每天都睡眠不足,她不語的情形,是後來導師告知才知道的,媽媽問她為何在學校不說話,她都回答說:「我又不認識他們,為什麼要說話!」不然就是「同學都沒聽過我的聲音,我現在說話很奇怪!」媽媽知道她這樣不好,但並沒有想像中的擔心,因為媽媽說:「不過相處久了,還是都會有1、2個朋友,願意和她用紙條溝通。」天啊!這樣下去,所謂的朋友不過是泛泛之交而已,這怎麼行!於是我冒昧的問媽媽不語的原因是否和妹妹的事有關,媽媽馬上紅了眼眶,語帶哽咽的說不能說無關,但應該不是主要的原因,媽媽表示失去妹妹,對他們打擊很大,尤其爸爸至今還是走不出來,爸爸曾經因為她在學校的問題,生氣的說:「走了一個愛讀書的,留下一個不愛讀書的!」我覺得媽媽似乎也不清楚真正的原因,於是我又跟媽媽說:「既然她現在來到這裡,同學都不知道她過去的事,要鼓勵她重新開始,至少當同學問她話時,她願意回答。」
我的輔導記錄(四)
看了她的資料,我有了驚人的發現,她轉了好幾個學校,低年級、中年級、五上、五下各是不同的學校,每個階段的老師的評語大致都是內向、乖巧、有美勞天份、缺乏自信,但是五上老師的評語最後一句話竟是:可惜全班同學沒有人聽過妳的聲音!那不是整個學期都不說話,這...這...這怎麼可能?再翻閱她的輔導記錄,五上的老師寫得特別多,可見她曾用心想幫助這個孩子,可惜沒有效果,另一件令人驚訝的記錄是:她原本有一個妹妹,在她二年級時就生病,而且後來不幸離開人間,妹妹住院那段時間,父母為照顧妹妹,比較疏於照顧她。看到她竟有這段悲傷的過去,我想那段時間,她一定很孤獨、很難過,所以現在才成了這個樣子,實在令人心疼啊!
我的輔導記錄(三)
第二天,她一下課就不見了,原來是班上幾個比較主動的同學拉她一起去玩,但她依舊面無表情,我想可能她個性內向,又來到陌生的環境,應該再過幾天就好了。過了一、二天,學生告訴我:「老師,妳有聽過新同學的聲音嗎?」我回答說:「有啊!老師問她問題時,她有回答。」「我覺得新同學怪怪的耶!因為我們和她聊天,她都不理我們,我們找她去玩,她也不要,而且她都不說話,還要我們寫在紙條上和她溝通!」什麼!有這種事,可是她明明會說話啊!我很疑惑,便急於看她之前的輔導記錄,由於剛開學,轉學生的資料可能原學校都還沒寄出,或是寄出了,但還放在註冊組長那邊,於是我就去找組長要資料...
我的輔導記錄(二)
第一天,我發現她一整天都沒離開座位,升旗沒和同學一起下去,也沒看她去上廁所,好幾個同學主動去和她寒暄,她總是一付愛理不理人的樣子,而且面無表情,甚至帶點憂鬱,我問她幾個問題,她都是點頭搖頭,或是遲疑了3秒鐘,才小聲的回答我,我覺得她怪怪的。放學時,我特別等媽媽來接她,跟媽媽說一些學校的規定,順便告訴她,孩子今天整天都沒離開座位的情形,媽媽就馬上說了她幾句,並要她跟我再見,她把臉別過去不理我,媽媽表示無可奈何的樣子。